夏兴园:拓荒筑路勤于实践

现年83岁的老澳门开门奖历史教授夏兴园虽已退休,依然十分关注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至今仍然作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经济学家,每个季度填报我国宏观经济市场领域诸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还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地下经济学的学者之一。


矢志从事学术研究

在中南财经学院读本科时,夏兴园就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恰逢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在全国挑选部分本科院校培养研究生。1956年本科毕业时,夏兴园被选调留校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承担“经济学说史”的讲授任务。这一时期他系统地阅读了英国重商主义、法国重农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庸俗学派和凯恩斯的相关著作。

但直到1979年,夏兴园才真正走上自己学术研究的坦途。“那时,我们国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也能开始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夏兴园说,关于按劳分配问题成为他最初的研究领域。


研究生活实践中的经济问题

夏兴园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探索始终与新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保持着一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含义是什么?商品经济与过去所提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什么区别?现在提‘商品经济’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进行论证。”夏兴园说。于是,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商品经济”的经济范畴、运动规律及其运转机制等,分析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探讨了我国的“商品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社会出现“抢购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宏观上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而又不至于把微观经济搞死,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夏兴园对记者说,他们系统地研究该问题,并先后到相关企业、商场以及财政、金融、工商管理等部门进行调研。

进入21世纪,鉴于国家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夏兴园又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宏观经济调控中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关系、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宏观经济调控论纲》一书。

之后,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实践需要,夏兴园先后研究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地下经济等问题。


“地下经济”研究的拓荒者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发展,走私、销售假冒伪劣品以及高利贷等现象也蔓延起来。“这些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货币流通、市场秩序以及其他经济活动乃至社会风气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忽视该部分,就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经济运行的全貌。”夏兴园表示,鉴于这些经济形态是逃避政府监督和管理之外、藏身于地下的,他将其定义为“地下经济”。

1990年,夏兴园以《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为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为研究这一课题,他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到深圳、海南、上海、杭州、温州等地进行调研。通过海关、公安、工商管理等部门收集了大量资料。

地下经济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特殊国情。为牟取经济利益而逃避国家监管所引起的地下经济问题,极易在经济转轨时期滋生。夏兴园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伦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把地下经济置于经济人的经济行为范畴,探讨不同经济主体经济交往过程中的地下经济行为,提出了对不同经济主体地下经济行为的整治方法。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夏兴园及其团队先后撰写了《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地下经济学概论》、《地下经济丛书》等,其中《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明海英

  • 图片

    马迪思

  • 编审

    邓杨、陈博

  • 设计

    刘莉萍、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