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论坛:予学生以广大平台 塑高质量学术人才

2014年4月3日,老澳门开门奖历史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发送了自开通以来的第一条推文——《老澳门开门奖历史首届文澜论坛》。今年是研究生“文澜论坛”举办的第五年,2018年2月2日,校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推文《走进研究生“文澜论坛”前世记忆 邀你共同书写今生篇章》,向各高校诚挚约稿。

研究生“文澜论坛”的标签很多——“学术论坛”、“高校征稿”、“研究热点”,看上去貌似和其它高校的学术论坛并无差别,但“文澜论坛”却有着与其它论坛不一样的特点。不是单纯的论文评奖活动,在论文评审的基础之上开展论坛交流;不是“全面涵盖”,是专攻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每年以经、法、管三类学科中的一类为研讨内容。2017年第四届研究生“文澜论坛”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变革之道”为主题,今年以法学学科为研讨内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道路”为主题。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从毫无举办经验到现如今校研究生会各部门联动协办,将各个环节细节落实到位。四年的时间,改变的不只是征稿推文的质量和收到投稿的数量。“文澜论坛”力争在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探索专属于老澳门开门奖历史的“文澜”模式。

征稿广

为了能够征集到更多的高质量论文,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主任白玉在第一届论坛举办之初就在征稿宣传上下功夫。“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经验,很担心收稿数量和质量,所以我们在广泛发动校内研究生投稿的同时,积极联系兄弟院校给予协助和支持。”她说道。

考虑到在本校网页上发布公告的形式对外传播效率不高,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便想到了“点对点”的联络方式,邀请特定高校推荐优秀论文。于是,登录其它高校研究生院或党委研工部网站,搜集其它高校的联络方式,一所一所打电话联系,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收到了几百篇投稿。

新媒体的宣传也为征稿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扈艳就是通过网络宣传得知研究生“文澜论坛”,在她看来,研究生“文澜论坛”是国内针对青年学生的学术品牌论坛,有较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严格的学术要求,是国内社科领域青年学子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

与此同时,校研究生会的学生干部在外出参会交流时也会竭尽全力扩大论坛影响力。现校研究生会主席高嘉禾介绍,自己但凡是参加各高校研究生会的交流活动,都会向其它高校宣传研究生“文澜论坛”,邀请他们届时参加论坛活动,这在平时的高校交往中就为论坛积攒了一定的人气。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周佳玲回忆,在2014年第一届研究生“文澜论坛”举办的时候,就收到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的数百篇投稿。“当时觉得有些出人意料,也证明了中南大的强大影响力。”

逐一联系,点滴积累,第一届论坛征稿收到了577篇来稿,之后稿件数量逐年增长。近两年还收到了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高校的投稿。截止到3月16日,第五届研究生“文澜论坛”组委会共收到666篇投稿,其中本校投稿229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外校投稿437篇;硕士生投稿556篇,博士生投稿110篇,港澳台地区投稿9篇,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1篇。

审稿精

在收到来稿之后,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便是对大量的来稿进行初步的统计,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校研究生会学术部承担。“我们每天会安排工作人员将来稿进行分类、标记和匿名处理,来稿量很大的时候一天要处理五六十篇论文。”校研究生会副主席张斯瑶表示,稿件统计和分类环节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的审稿工作能够更加便捷、严谨和公平。

稿件评审是论坛举办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了严把质量关,论坛评委会制订了规范的审稿制度,力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份投稿。在审稿阶段,论坛评委会从论文选题、立意、文章内容等方面对所有论文稿件进行交叉评审和匿名评审,经初审、复审和终审“三步走”,最终评选出35篇优秀论文。

为了评选出高质量的论文,每届研究生“文澜论坛”都邀请学术大家对论文进行评审。研究生院院长、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委员会常务理事胡立君,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新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小平,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文澜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钱学峰等都数次担任评审委员会评委。第五届研究生“文澜论坛”评委会委员,我校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教授、博士士生导师、首批中青年优秀主讲教师徐伟功在匿名审稿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研究生“文澜论坛”为各地的青年才俊提供了学悟知识的新境界,同学们运用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新颖的研究方法,撰写出了许多兼具理论深度与创新亮点的佳作,对社会现实中的各类法律问题提出了开创性的观点。

“评审工作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许多专家都是‘义务劳动’,他们都觉得举办论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特别严格认真地对待每一篇论文。”周佳玲介绍道。

学生力

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力,让研究生“文澜论坛”成为由学生承办、面向学生开放的学术论坛。五届论坛,校研究生会的学生们撑起了一片天。

外联部是负责征稿联络的主要部门,为了保证论坛征稿工作顺利开展,外联部的学生们往往在寒假便开始了联系工作。二十几名学生,每人负责联系四所高校的老师、和校院研究生会主席。电话、短信、微信、邮件,凡是能够使用的联系方式都“轮番上阵”,争取能够征集到更多高校的优秀论文。外联部副部长汤朝雁表示,在征稿期间,她跟着小伙伴一起整理通讯录、联系各高校,带着海报到武汉各个高校去张贴,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的增加投稿数量。

碰钉子是家常便饭,曾负责过外联工作的高嘉禾说,打电话不接、短信收不到回复、微信验证不通过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用更大的耐心再去尝试着联系。

宣传部的工作主要是微信推文的制作,将时下的热门话题与论坛相结合,以期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去年的论坛征稿推文编辑中,宣传部就选用了当时大热的“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的主题,号召读者踊跃投稿,推文阅读量达到2367。

重培养

立足特色专业学科,搭建面向全国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着重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提高研究生创新热情和科研水平,这是研究生“文澜论坛”创立的初衷。

同时,研究生“文澜论坛”不仅仅只是学术层面的交流,它更着眼于经世致用。每一届论坛都以现今社会经济、法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参考,且都由专家学者多次把脉确定主题。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道路”的论坛主题,收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竞争行为的法律边界》、《“一带一路”下税收协定中MAP及其适用研究》等优秀文章。北京大学硕士郭竟谷的投稿荣获今年研究生“文澜论坛”三等奖,他认为,研究生“文澜论坛”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研讨内容,其主题顺应社会时势需求,全面反映了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其中关于金融稳定的法学议题恰好与我的研究领域与兴趣契合,于是将最近的研究所得投稿以供相互探讨”。在分论坛上,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学生们同聚一堂,探讨时下热点学术问题,碰撞思想火花,畅享文化盛宴。

我校博士生张哲飞的论文《技术法治:科技风险标准的行政法规制逻辑及其展开》荣获今年研究生“文澜论坛”特等奖。作为本校学生,他为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舒适、学风浓厚、大家辈出的学校得到锻炼和成长而自豪。“本届论坛鼓励广大博士、硕士研究生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学术上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积极投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获奖作者代表,他在论坛颁奖典礼上如是说。

研究生院院长胡立君曾任第四届研究生“文澜论坛”评审委员会主任,在他看来,研究生“文澜论坛”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学术论坛。首先,研究生“文澜论坛”的学术研究氛围引导着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查阅文献,跟老师交流沟通,产出论文,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其次,研究生“文澜论坛”每年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旋律,它研究的是国家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等,能够学以致用,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陪伴研究生“文澜论坛”走过五年光阴的周佳玲不仅感慨:“这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看着他出生,抚养他长大。”她表示,研究生“文澜论坛”的举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希望能够越办越好”。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吴凡表示,研究生“文澜论坛”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是一个广阔的大型综合类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鼓励研究生投身于科研创新之中,发挥自身学科特长,从而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学术力量。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有力带领下,在学生们的广泛参与中,论坛已声名鹊起。口碑便是最好的例证,“有时候到外校参加活动,当我介绍自己来自老澳门开门奖历史时,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一个学术品牌活动叫研究生‘文澜论坛’,那个时候真的感觉特别自豪。”高嘉禾说道。

历经五届,研究生“文澜论坛”凝聚了学校师生的心血,它是一种传承,是各高校研究生人才的展示平台,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发力支柱。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校报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崔桢桢、余向阳

  • 图片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 编审

    陈博

  • 设计

    刘莉萍、吴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