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1978年12月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为期四天的会议,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40年前,1978年,武汉,当时的湖北财经学院迎来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这个刚刚更名后的学院,开始了求学的征程。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或许都想象不到,自己将会一路见证这所学院的发展。

1978年,在这个国家发展历史性转折时期,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1984年,中南政法学院恢复建校,1985年,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合并成立老澳门开门奖历史。

从1978到2018,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始终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扬帆远航,奏响新时代的乐章;从1978到2018,湖北财经学院经历分合,始终艰苦奋斗,一往无前,如今的老澳门开门奖历史昂首挺胸,谱下“双一流”华章。

四十年光阴荏苒,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今天,让我们走进改革开放初的那些故事,听听来自40年前的声音。

我们在呼唤你,你能听到吗?


 “学校四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凤凰涅槃”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而这句话来形容徐敦楷,再为合适不过。他的成长道路,印刻了国家变迁的历史轨迹,折射出国家发展的倒影。

1951年出生的徐敦楷,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他读书的日子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劳动。初二那年,正在农场劳动的徐敦楷接到通知,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在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年代,连学都没得上的徐敦楷没有事可做,但仍旧想要读书。于是他和小伙伴们将各自的书交换着看,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无限宝贵的知识。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上山下乡的号召,希望青年们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磨炼。年仅十七岁的徐敦楷便和其他青年一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抢着填写了报名表,希望能大有作为。次年的1月8日,徐敦楷被分配到大别山区,这一去就是一年零七个月。后来工厂大招工,徐敦楷被招进了武汉重型机床厂当工人。工作优秀的他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工厂里的一个副班组长。可经历了农村劳动、工厂做工,徐敦楷仍旧痴迷于读书学习。喜爱古典文学、哲学、历史的他常常会用省下来的工资买书看。“最初一个月工资只有18块,在工作三年多后一个月能拿到38.4元,再加上夜班补贴和以附加工资为名的奖金,每月能有40多元,但当时一本书就是一、两块钱,买一套《史记》要十块多。”徐敦楷有时甚至为了买书而花掉了饭钱,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古代,通读了《纲鉴易知录》和逐步出版的《二十四史》等名著。同时,在工作的闲隙,他还会写诗作文,参加了车间的工人学理论小组、通讯报道组等。

对知识的渴望促使徐敦楷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终于,希望的曙光在1977年照了进来。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1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得知消息后,徐敦楷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高考。但现实却困难重重:接近年末,工厂要“大战四季度”,活儿多,空闲少,学习的时间十分紧张;数学对于徐敦楷来说是一道门槛儿,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在经过仔细考虑后,对文史情有独钟的徐敦楷决定走文科方向。

“学习辅导班的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但当时任务很重,而且自己又是轮班组长,管理着三台大型机床,不想耽误工作,所以一直到高考前夕都还在上班。”于是,责任心极强的徐敦楷在繁忙的工作下只能自己挤时间看书、学习、做题。两个月后,徐敦楷前往水果湖中学参加高考,最终如愿登上了工厂的大红榜。

填报志愿时,徐敦楷只填报了两所名校的历史专业。由于对哲学、经济学等方面感兴趣的他最终被录取到刚刚恢复招收本科生的湖北财经学院。虽说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徐敦楷对当时的湖北财经学院并不了解,报到以后才知道是原来的湖北大学。

1978年那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春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入校报到。徐敦楷对当时进校的情景记忆犹新:一进校门,见到的便是湖北日报社。当时的报到点在首义校区的一食堂,两排平房中间搭起一个塑料大棚就是新生报到点。自己的同学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复员军人,年龄差距也很大,徐敦楷所在的班级,最大的与最小的差了13岁。

虽然条件较为艰苦,但只要有书读,徐敦楷就非常满足。他与他的同学们在这里“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尽力汲取新的知识。当时的七七级只有政治、法律、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工业会计、物资管理5个专业6个班;图书资源短缺,图书馆规定每个人至多只能借走5本书;教学纪律十分严格,教室里为每位同学编排固定座位;老师虽不多,但开课不少,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徐敦楷回忆起自己的老师们,还能一一细数出授课的教授们:“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获得者的张寄涛,作为湖北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一块牌的郝侠君,讲党史和近代史的是‘三驾马车’中的两位——刘继增和袁继成,讲汉语写作的是华文文学界知名的古远清,等等。”徐敦楷还说起当时人手必备的“工具”——小马扎,当时学校硬件还比较欠缺,一人发一个小马扎便于参加各种大型活动。每天清晨的小树林里,满是晨读的学生,小马扎也派上了用场。

刚到校时实行的是包伙制,每天四角五分的伙食还比较艰苦:早餐主要是稀饭、馒头,偶尔也有菜包;午、晚餐一勺带荤的菜,一勺素菜,一碗米饭。上课的31号楼201教室很大,好像有四部吊扇,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宿舍里的卫生需要学生自行打扫,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周末则是校园卫生大扫除的固定时间;有一次救火,发现教室墙面的白石灰下面居然是稻草和泥巴。在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的条件下,徐敦楷的自行车成为同学们的“驾校”。“按照当时的政策,工龄五年以上的我可以带薪上学。我在入学前,刚刚升了一级工资,每月有50多元,在同学中算是高收入者。我的自行车也成为部分同学的公共交通工具,有的同学也借此学会骑车。从周一到周五,我往往见不到自己的自行车,到周六要回家时,都要问一圈人,问我的车在哪儿。”徐敦楷笑着说道。

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徐敦楷所在班参加全校男子篮球赛、排球赛,都获得了冠军,足球邀请赛也是第一,男子长跑五千、一万米,跳高、铅球、手榴弹投掷冠军也都出自这个班。文艺晚会演出有一定水准,与当时的国情社情校情紧密相连,至今都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美术大赛,三位同学的漫画、国画、水粉画包揽一二三等奖。同学们课余的自发辩论思想非常活跃,许多超出了惯性思维。“我们进校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但当时思想解放的呼声在同学中已经很强烈了。大家思维都很活跃,有的同学成为独立思考的先行者。”徐敦楷回忆道。

徐敦楷所学习的政治专业不同于现在的政治学专业,当时设立的目的是为高等学校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师资队伍,所以在大学毕业时,学校鼓励学生留校任教。在徐敦楷看来,当老师可以读更多的书,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何乐而不为?

于是,徐敦楷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备课,时至今日他仍记得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景。“大四毕业实习的时候当助教,当时自己的年龄比台下坐着的学生们大不了多少,他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太年轻,都往教室后排坐。”但四五天的充分准备加上论据充分的授课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当时的校党委书记还在大会上表扬了自己。由此,更加巩固了从教的信心。

正式毕业后,徐敦楷被安排辅导财政81级学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一个月后被调任为79级辅导员。结束辅导员工作后,本拟一心一意当老师的徐敦楷被学校党委任命为政治系的副书记,从此走上“双肩挑”之路。在政治系分成政法系和经济学系后,徐敦楷在经济学系继续主持党务工作。“当时自己也没底,但觉得只要努力去做就好。”在工作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之后,1999年,徐敦楷担任中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合校之后,担任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党委书记十一年半。

从1978年入校,到2011年卸任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党委书记,徐敦楷历经了“湖北财经学院学生”、“中南财经大学教师”、“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党委书记”等多个角色的变化,与中南大共成长。在他看来,在学校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初乘恢复高考之际,湖北财经学院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恢复之前,最低谷时全校老师只有80多人,校园仅剩一隅之地。恢复之后的湖北财院,可以说是绝处逢生,占据了高等财经政法教育的先机,走上了复兴的起点。”第二个转折点便是1979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正式实行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徐敦楷例数了这个时期学校硬件发展的五大“最”——首义图书馆是当时全武汉最大的高校图书馆,首义会堂是当时高校最大的大礼堂,18层的教工宿舍是当时全武汉高校里最高的宿舍楼,41、42栋是当时全国第一处两室一厅的高校学生宿舍,1992年举办的大运会是第一次在高校校园里召开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这时期的中南财经大学成为中国首批四所财经大学之一,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等各项指标均处于财经高校最前列。这个时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转折点是2000年合校之后学校进入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再是入选“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个时期,学校飞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从当初的五个本科专业发展到几十个,当初77级招收270余名本科生如今差不多是20倍,研究生更是当初的一百多倍,校园也是原来的七、八倍,建筑与设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徐敦楷表示,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伟大成就,中南大这四十年也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是凤凰涅槃。

和中南大一同走过41年,徐敦楷期待着中南大续写更多的辉煌,可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类大学”,可以冲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