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 必有邻”——携手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读懂中国——两会热点解读(11)
姚莉 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0年两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证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总书记也曾强调:“问题无法回避,但答案可以多样;历史无法更改,但未来可以塑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与世界各国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的抗疫行动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他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发声,生动诠释了“德不孤,必有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作为承担着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的高校,更要主动担起责任,助力全球战“疫”,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展抗疫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利武器。在抗击疫情这场全球大考中,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协同效应,开展国际科研攻关,如应急预防及治疗、疫苗研发、病毒检测等,为携手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中国智慧。同时,高校要利用其学科、智力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学术支持,为推动国际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推动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面对海外疫情蔓延态势不减、全球高校互访交流受阻的客观实际,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通过云会晤、云论坛等方式,加强与海外高校的交流,积极分享中国高校在疫情防控、在线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克时艰的积极态度。老澳门开门奖历史中意学院积极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专门编写了一份面向意大利民众的意语防疫知识手册,成为罗马第一大学官方指导手册,受到意大利民众的一致好评。
关爱国际师生,传递中国温度。高校既有来自海外的师生,也有师生远赴海外求学,高校要切实做好国际师生的疫情防控工作。要用心、用情、用爱开展工作,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信息收集到位、管理管控到位、安全保障到位、关心关怀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外籍教师、留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做好滞留海外师生的信息排查、数据统计上报和心理沟通等,做到海内海外一条心,众志成城抗疫情。疫情期间,中南大关心关爱留学生的做法受到中视、湖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40余名留学生更换社交媒体头像为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