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萍,改革开放后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原湖北财经学院)第一届本科生。曾任武汉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现任武汉中部集团公司董事长,武汉书画研究会会长、老澳门开门奖历史武汉校友会会长、武汉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名誉会长。
最近一次回母校中南大,是到首义校区参加一个活动。
也许是年龄慢慢大了的原因,我在29号楼前伫立良久,看到花坛中那棵硕大的雪松依然如故,不禁感慨万千,脑子里快速地浮现出大学生活的那一幕幕……
29号楼前的那棵雪松
◉沒想到被录取
“跟你说啊,考取了,不送;冇考取,把你书记抹了!”
七七年恢复高考时,我在村里已经当了两年书记,是县里培养的苗子。我要报考,公社领导不高兴,说了上面的“狠话”。
入学前的村支书形象
我义无反顾,还是参加了。只是考前一个月,几乎天天开会,临考前一天,又感冒发烧了。第二天昏昏沉沉地考完,自认为肯定没戏,已不抱希望了。没想到,那天收工回来,家门口站满了人,只听到有人喊:“曾书记,你录取通知书来了!”我喜出望外,但没露声色。
这是我的喜事,也是村里的大事。
要离开家乡了,我去向公社领导道别。领导紧握着我的手,眼睛红了一圈,未了,深情地说了一句:“盼望你学成归来啊!”
我不由自主地只点头,惯性地默诵着毛主席的语录:“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然而,当我从老家乘木船过江,搭拖煤便车到纸坊,再坐通勤火车到武昌火车站,最后步行到学校后门时,我就强烈地感觉到,那个曾经让我发誓要扎根一辈子的地方,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时代骄子
恢复高考后入学的前几届大学生,被社会称之为时代骄子,不知道多荣耀。但对我来说,乡里人初进城,总有几分生怯。
也许是因为报到比较晚,我被分到与几个武汉的走读生同一个寝室。一房里的同学汉腔汉调,让我几乎不敢出声。好在大家都很友善,在多方面对我关照有加。
在古门楼前留影
第一天军训,我拉肚子,迟到了几分钟,部队来的教官踢了我一脚,我没解释。下课后,辅导员傅秀英老师问我原因,我说了。她安慰了我,还带我去医务室。
第一学期,最难受的事情是吃不饱。上学前在家里,每餐差不多要吃一斤米的饭量。到学校,每餐 一钵三四两,远远不够。一些来自城里的女同学,常常将自己的饭赶一部分,给我们几个乡下来的同学吃,我们也不推辞,那样很假。
我们包分配那几届,政策真好。不少同学带薪读书,条件差的同学有助学金。记得我评的是乙等,十三块四毛,基本上够吃够用了。那时候,真是发出内心地感謝党和政府啊!
我最感动的是,毕业分配前夕,我病倒了。学校送我住院治疗三个多月,并承担了所有费用。病愈后,因错过了集中分配的时候,学校仍然积极为我联系接收单位,最后被分配到武汉市委机关工作。
◉爱上专业课
我们班入校时,被录取的是“物资”专业,老师说毕业后,主要分配到各级物资局系统工作。这是一个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专业,理不理,文不文。我很不喜欢。第一学期,除上课外,我其他学习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看古今中外的小说。结果,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这段历史,我一直不敢跟孩子们说,怕影响我在他们心目中从小到大成绩好的高大形象。
第二学期,也就是78年的下半年,改革之风劲吹。同学们都认为专业设置过窄,不适应几年后社会的需要。好在学校领导很开明,跟我们对话,最后报上级批准,把专业改成了“国民经济计划”。我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急剧提升。
到第三学年,我被选为专业课代表,成为教专业课的陈远敦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在校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大学生论文竞赛一等奖。尤其值得“骄傲”的是,专业课考试,我一口气写了21页纸。陈教授在班上表扬我:“曾雪萍同学不简单啊,一个半小时写几千字。引用马恩列斯的语录,连哪一集那一页都记得住。”其实,我是事先背诵了一些有关的语录,刻意记下是那集那页,投机取巧的呢!我当时居然没脸红,还很享受。
多少年以后,我把这事跟陈老师坦白了,老师操一口浓浓的四川话说:你以为我不晓得吗?
我一脸懵逼。
77级计划班同学回母校聚会
◉当部长
我的第一个职务是校学生会最热门的文体部长,管体育和文艺。配了两名女同学当副部长,一个是长跑健将,一个是歌舞美女,真是幸福死了。
刚入校时,我报名参加校乒乓球队,上场只打了一局,就被淘汰了。原来这么多高手啊,我这个曾经的公社冠军,根本排不上号。我以部长的身份“视察”乒乓球队时,心里还是有点隐隐作痛。
我最得意的是,组建了校文工团,并在东湖鲁迅广场举办了武汉高校第一场大型交谊舞会,四百多人一起跳,蔚为壮观。
当时,许多同学的思想相对保守,尤其是女生,不愿抛头露面。我亲自到每个系每个班去拉,如法律系的李仁珍(后来成为武汉大学教授、省司法厅副厅长),死活不愿,我几番跑到女生宿舍的楼梯上,不停地喊,硬是把她逼到求饶,答应参加。
后来我改任学习部长。在任期间,组织举办了两次全校学生美术比赛和一次论文比赛。这在当时,都走在了武汉高校的前列。
参加校学生美术作品大赛获奖者合影
◉致敬母校
毕业后,我先从政,后经商,算是官运、财运都亨通。回想起来,还真是得亏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历练。
红尘漫漫,一梦经年。人生再得意,也有遗憾事。大二那年,学校曾选派我到外校去学习信息专业,条件是答应留校任教。我那时官迷心窍,只想将来进机关当官,没答应。如今,我却有些后悔,遗憾没当老师。这不是虚伪,不是矫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2017年,大家推举我担任中南大武汉校友会的会长。这几年,我常常讲:人这一生,能以母相称的,只有三个,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母校。学子对母校和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感情,且愈久弥深。
永远的老师,永远的母校!
敬礼!
2020年6月16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