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投资学专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12浏览次数:3689

本文发表于《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年第3期;因篇幅限制,注释从略,引用请以刊物原文为准。

作者简介:张中华,老澳门开门奖历史金融学院教授

摘要

大学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社会需求的变化相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开放型的人才。不同类型的学校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师资力量不尽相同,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应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力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关键词:经济结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大学学科、专业、学位点的设置归根到底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的活动有许多内在的规律,但千规律、万规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是第一规律。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科专业的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中国古代,西周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是最重要的课程,包含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生活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至平民,促进学术文化下移,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西方,古希腊为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柏拉图将教育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和军人。中西教育的差异与所处时代的经济结构及社会需求不无关系。中世纪的大学起初为单学科,后来大多分设文、法、医、神四个学院。其中,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分别以法学、医学和神学著称,其产生和发展都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法学、医学及神学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高校类型的多样化及其学科与专业的多样化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工业革命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国,但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大学受到宗教的羁绊而没有回应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导致这些大学社会作用的下降。随着工业化的深入,19世纪初的英国在传统大学之外终于掀起了一场新大学运动。伯明翰大学(1825年)和伦敦大学学院(1826年)等新型大学相继设立,加强了对实用知识的研究和传授。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迟至1850年前后才设立理科,大规模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德国的工业发展虽晚于英国,但是于1810年创立的洪堡大学却因倡导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而成为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洪堡大学的教学实行现代学科讲座制度,从欧洲聘请一流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分科进行教学,提高了大学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专门化的水平。美国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威斯康星大学的创设,顺应了美国农业与工业生产发展的现实需要,标志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相继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趋密切,大多数大学则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深海深空陆地深部探测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的兴起,一批新的学科专业应运而生。随着服务部门的迅速发展和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升,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一批面向服务业的学科专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清末以来,西学东渐,中国近代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效仿西方建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于1951年提出“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设想,我国逐渐进入计划经济建设的新阶段。与此相对应,为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1951年,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大规模有计划的院系调整正式启动”。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这场变革,确立了我国高校现行学科专业结构的基本框架。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的要求,我国仿效苏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专业设置制度。1954年颁布国家第一份专业分类目录——《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其中,从工业部门细分的专业有106个,包括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还设立了专门的行业性大学。这样,包括建设和运输,工科专业共有142个,占总数的55.3%。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耦合,财政经济类学科设立了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财政学、货币与信贷、贸易经济等专业,主要为政府财政经济部门培养人才。此种建立在资源配置计划性基础之上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具有超稳定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专业学科目录经过了多次调整变动,但仍保留原有的基本框架。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专业学科结构的弊端日趋明显。总体上看,现行专业学科结构过于偏重传统行业领域,并且资源配置的权力过于集中。必须根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和优化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重视投资学专业的发展

为了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投资管理人才,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就开设了基本建设经济课程,并陆续开设了基本建设经济专业,后改称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在国家计划和统计部门将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统称固定资产投资后,高校于1988年陆续将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改造为投资经济专业。1997年,国家调整研究生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目录,投资经济专业被取消。但是,由于存在社会需求,一些高校还是在目录外坚持开设投资学专业,使投资学专业的发展得以延续。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投资学设定为目录内专业,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后,投资学专业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起来。投资学专业虽经坎坷,但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的需要。近70年来,投资学科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中不乏政界精英、商界领袖和学界名家。

自2012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随之下降。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基数的扩大,自然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上升,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的速度下降是正常的。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对投资人才的需求会随之减少呢?笔者认为是否定的。

首先, 202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52.73万亿元,即使以后每年只维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新增投资的绝对额在2.6万亿元以上,到2025年总投资将超过67.29万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需要大量增加投资学专业人才。

其次,从长远看,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需求侧拉动,还是从供给侧推动,都离不开有效投资。产业结构性转型升级,离不开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要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投资。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而制造业将由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企业生产将由大规模的标准化的批量生产转向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相比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标准化的制造业投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投资对人才需求的异质性更为明显。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是降低了对投资人才的需求,而是改变了对投资人才的需求结构,提高了对投资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

再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投资需要大量投资专门人才。以美国为例,该国金融资产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由1980年的5倍,提升到2007年的11倍多。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业率先复苏,股票交易、债券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超越危机前的水平,屡创新高,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一步扩大。在我国,2011—2015年金融资产分别是GDP的3.9倍、4.1倍、4.24倍、4.44倍和5.07倍。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364.62万亿元。在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升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随之迅速变化。2021年5月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9.2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9.35万亿元。2020年全年沪深交易所A股累计筹资1.54万亿元,年末股票市值总额79.65万亿元;全年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14.2万亿元,债券成交额307.60万亿元;期货总成交额437.30万亿元。2019年末,全国共有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5%。从发展趋势看,我国金融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资本市场的作用将日趋重要,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投资需要大量投资学专门人才。

最后,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创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黄金投资、外汇投资、古董艺术品投资还将持续增长。这不仅要求居民具有必要的投资知识,同时要求发展各类为居民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从而需要大量为居民投资服务的投资学专门人才。

总体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本质是资产的配置管理,核心则是投资机会的识别、投资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投资在各类资产之间的选择配置与投资风险的管理。大资管时代就是大投资的时代。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投资学科的发展和投资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投资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二、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开放型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投资学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扎实投资学专业知识的实务人才和后备学术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投资工具不断增多,资产配置的选择性不断增强,各种投资的联系不断深化,投资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投资实践的发展变化,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开放型的人才。

(一)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投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复杂系统,既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既涉及实体经济,也涉及虚拟经济;既涉及经济管理、法律、社会、政治、心理问题,也涉及工程、技术和环境问题;既涉及家庭、企业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国家、地区、产业、国际层面的问题。投资决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事投资学术研究或从事投资实务,都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股票债券投资,基本建设经济专业、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或投资经济学专业都是为实业投资培养人才的。随着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债券、基金、黄金、外汇、证券衍生品成为重要的投资工具。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联系十分紧密,投资专业的学生既要了解实业投资,也要了解金融投资。如果我们的投资学仍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只讲实业投资,不讲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显然不能适应投资实践发展的要求。反过来,如果我们现在只讲金融投资,而不讲实业投资,同样是不可取的。

实业投资是跨期选择,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要考虑产品市场的需求,还要考虑选择何种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在选择投资的区域和项目地址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生产及职工生活的条件,还要考虑地质、水文、光照、气候条件以及环保要求。投资项目决定上马后,需要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涉及项目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要实现投资的回流并盈利,往往还需要经历较长的生产经营时间,期间还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影响,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实业投资,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态势。因此,投资学专业的学生既要了解微观投资,又要了解宏观投资;既要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又要掌握工程、项目方面的技术知识和管理学知识。

金融投资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股票投资为例,选择何种股票进行投资,选择何时投资,通常需要进行宏观因素分析、产业分析和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为此,投资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货期权定价模型,还要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的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与财务状况。

当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对投资的影响日趋显著,并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一方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其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学研究、投资决策管理中的应用日趋普遍。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投资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动态,培养从事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等相关领域投资的能力。同时,投资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从事专业论文以及研究报告写作等;毕业后能够熟练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事业务工作。

在未来社会,投资的实践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投资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投资学知识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及职业变化的关键能力。要让学生通过投资学专业的学习获取可用于另一种学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的智慧、方法、经验和能力,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为此,必须融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于一体,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寓通才教育于投资学专业的教学之中。在投资学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基本方法、路径和工具,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注重向学生传授从事学术研究、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与范式,以及在投资决策管理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工具,着力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本质上是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要满足新的消费需求,还是要缓解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压力,都需要创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也存在落差。我国通过引进设备、技术和投资,就可以生产出适合国内需求的产品。但是,我国现在缺的不是一般性的制造技术,而是缺品牌,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缺高端技术和新兴技术。这些技术靠一般性的购买很难引进,需要对拥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实行战略性并购,更多的品牌需要自己培育,更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技术和新兴技术要靠自主创新。这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需要有完善的试验、检测等配套条件支持,需要高科技研发人才,而且需要大量创新型投资管理人才。

创新型投资管理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投资管理人才,其主要特征是不因循守旧,不僵化,不迷信权威,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之心,善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独立思索探究,面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敏锐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因而在投资中能够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企业组织架构、新的投资方式,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并能根据客观环境变化不断学习,以调整、优化行动方案。创新型人才还要有强大的投资风险管控能力,不怕失败挫折。

培养创新型投资人才,在教学中不应满足于自上而下的现有知识的传授,哪怕是前沿性的知识,而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或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不能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应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研、自主研究和课外讨论;不要简单地以老师和教材上的答案为正确答案,过于看重分数的高低,而应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那些不合现有标准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三)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开放型人才

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内主要得益于改革,对外则得益于开放。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商投资进入不断增多,带来境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的出口与对外投资。近年来,我国已逐渐由国际投资输入国转变为国际投资输出国。201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132亿元,折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为11299亿元,按美元计价为17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145亿美元。近些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增长有所放缓,有的年份还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大规模。202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6.2%,折1444亿美元,增长4.5%;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598亿元,比上年下降0.4%,折1102亿美元,下降0.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78亿美元,增长18.3%。对外投资不仅在于获取国外的资源,促进国内产品的输出,还可以转移国内的过剩产能。对外投资的发展,为国内投资结构的调整扩展了回旋空间,但也会遇到许多阻力和风险,包括逆全球化思维的影响和国际政治变动的风险等。可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空间已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这就要求培养大量适应对外投资需要的开放型人才,包括能够在国际组织从事投资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开放型人才,不仅是走出国门对外投资的需要,也是国内投资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我们在国内进行实业投资时,分析市场需求,就不能仅考虑国内的市场需求,而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选择技术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现有的技术水平,还必须充分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变化的趋势;实业投资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该项投资在国内市场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还取决于它在国际上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我国在国内进行金融投资时,同样必须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

培养开放型投资人才,无疑要求学生具有跨文化的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胸怀世界,了解世界发展历史和国际文化差异,了解国际投资规则,善于捕捉国际投资信息,能够用全球眼光审视和思考投资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开放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对不同自然和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善于与人协商、协作和共享。

总之,投资专业的学生既要懂得金融投资,又要懂得实业投资;既要懂得金融、财政,了解宏观经济运行,又要懂得工程与项目,了解企业经营;既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要立足中国大地,又要仰望星空,放眼全球。

三、投资学人才培养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自2012年,教育部将投资学设定为目录内专业以来,我国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为了规范投资学专业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了一些基本的准入条件,这是必要的。但是,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千差万别,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非综合性大学;既有高水平大学,也有普通大学。不同类型的学校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师资力量不尽相同,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第一,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应该差异化。前文提出投资学专业应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开放型人才,这是就投资学专业一般而言的。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有所差别。例如,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可以发挥综合型大学的整体优势,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理、工、农、医和地质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让学生学习这些行业的科学知识,了解其前沿发展动态,重点培养这些领域的投资专门人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高水平大学可以紧盯国际投资理论与实践前沿,重点培养投资理论创新的后备人才;一般大学则重点培养应用创新或技能创新型人才。在培养开放型人才方面,高水平大学的投资学专业可以定位于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国际组织投资管理培养高水平人才;一般大学投资学专业可能需要更加注重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和国际竞争培养人才。

第二,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应该差异化。对投资学专业开设哪些必修课,由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一些要求是必要的,但不宜管得过“死”。除基本的必修课外,应允许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开设哪些选修课。即使是必修课,课程内容、难易程度、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采用何种教材,应由各高校的任课教师自主决定。目前,投资学专业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时间过多,社会调查、实习、实训时间相对不足;课堂教学中必修课比重过大,而选修课相对不足;不同高校必修课的内容、难易程度区分度不大。应增加学生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的时间,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定位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

第三,应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人才培养必须以生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投资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可能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或直接就业。这三个不同的导向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生,需要着重训练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对于出国深造的学生,需要让他们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学习的内容尽量与国外高校的课程体系对接;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需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投资的业务流程以及投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除毕业后的选择不同外,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综合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发展潜质也不尽相同,必须为他们提供多种选择。

第四,必须大力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投资学的教学应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为此,应淡化学生的行政班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组建学习小组和项目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小班教学,增加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增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减少或取消闭卷考试,灵活运用多种考试形式和方法,侧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要通过建设视频公开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来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更要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的能力,使用专业数据库从事专业论文与研究报告写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投资业务的能力。

第五,应在差异化的基础上构成新型校际合作关系。投资专业是一个大家庭,要提升投资专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合作,如增加学生的校际交流,增加校际推免研究生接受名额,围绕重大选题跨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联合组织教材建设、专业数据库、网络课程建设、案例库建设等。


欢迎订阅2022年《新文科教育研究》杂志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老澳门开门奖历史

编辑出版:《新文科教育研究》编辑部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    编:430073

电    话:027-88386707

国内订购:全国各地邮局(所)

邮发代号:38-48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