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学校将师德专题教育活动纳入常态化师德建设体系。一年来,各教学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完成了学校总体方案中“学讲话、学党史、学传统、重警示”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地推进实施,精心打造师德建设精品,将师德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树立师德典型,创设师德建设品牌,弘扬师德传统,积极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色成果百花齐放,切实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大先生”。
走近师德传统,树立师德典型,打造师德建设品牌
今年师德专题教育期间,金融学院党委组织编辑《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学者学术人生:七秩金融,黉门春秋》文集,即将付梓出版。该文集收录了学院70余年来,诸多名家学者的专访稿或回忆录,浓缩了他们治学育人的光辉人生。此前,文集内容以“七秩金融,黉门春秋”为主题,以系列图文推文的形式推广,在师生校友中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总观看人数达10万人次。此文集入选《老澳门开门奖历史学者学术人生丛书》。此举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榜样为引领,弘扬师德师风,提升品行修为。
会计学院用好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邀请全国先进工作者、文澜资深学者郭道扬教授在“不忘初心领悟立德树人 牢记使命身边典型引路”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上分享撰写《中国会计通史》的艰辛历程,讲述一名中共党员的入党初心和责任担当,用生命书写中国会计文化自信。邀请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贤林教授为学院党委党校上党课,分享为学、为师、爱生、育人等方面的心得。
哲学院利用教师荣休仪式、“两微一端”宣传、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全院教职工向师德楷模学习。通过对刘可风教授“孜孜不倦,教书育人,38年坚持到课堂授课”等师德典型事迹的宣传,引导学院教职工秉承优良院风。各系组织教职工开展了“首批教育世家”事迹学习活动,教职工深入学习领悟了优秀典型献身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工商管理学院着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在制度化方面,修订完善《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党支部、教研室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在教育常态化方面,“周周有研讨、月月有学习、年年有大会”。每周教研活动融入师德教育,每月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引导教师系统学习,每年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在机制长效化方面,教师招录加强档案审查和人员考察;发扬“传帮带”机制,定期组织新进教师与新晋导师“师德师风与职业素养”专题培训会;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帮助教师站稳课堂,实现思政课程全覆盖。从坚持不懈的教育学习到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从日常课堂教学到毕业论文指导,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经济学院打造“竹叶”建设品牌。强化师德典型引领,评选“竹叶名师”“竹叶育人奖”“竹叶师德标兵”;创设“竹叶关情”谈心谈话模式,严把教师选聘关,在入职、遴选、评优和考核等活动中,增设党委书记一对一谈话考察师德师风环节;构建“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协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加强教学督导、巡课听课、同行评教、学生信息反馈,建设“竹叶青青”的清朗环境。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加强引才工作师德把关,进一步规范教师引进程序,突出学院党委及支部对引进人才的考核,不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系支部书记参加引才试讲评审,建立党委书记引才谈话制度,谈话记录与引进申请并报学校,确保引进教师“德才兼备”。
刑事司法学院践行“为党育红人、为国育强才,为法治育丹心”使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助力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实地学习,赴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英山县“红二十八军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迎接建党百年”主题党课活动;打造电影党课,组织研究生导师、素质导师、班级导师代表等集中开展《我的父亲焦裕禄》主题观影活动,增强教学团队凝聚力、增进教学组织活力。聚焦课程思政,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推出“教学午餐会”,引导教师扎根本土优质法治资源,讲授好马工程教材。
走进课程专业,融入团队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学校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张瑞堂副教授用“一本通”创新思政课堂,探索切近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教学方法;开设综合创新实验课堂,把“艺术”和“生活”融入思政课;第二届“公道美品德行”奖获得者姚桂荣教授,作为学校精品思政课程的主讲教师,被聘为省委宣传部和学校宣讲团成员,参加建党百年的党史宣讲和习近平总书记7.1重要讲话的宣讲。
中韩新媒体学院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在课程团队、课堂教学、基层教学组织活动、专业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为师德师风建设提质增效。电影学和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多次组织“如何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美学思想、价值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交流活动。在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说课竞赛中,青年教师多视角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出了一系列重点熏陶学生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的优秀课程思政案例。
体育部在课程建设上积极探索师德培育机制。开展“公共课程教师太极拳业务学习培训”,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索教学技能提升,致力以太极拳健体,以传统文化修德强心,有效增强课程思政效果。
财政税务学院将师德学习教育融入育人育才全过程,以“立德树人,躬先立己;铸魂培根,势必修身”为切入点,就学生培养、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等,从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新文科教育要求、人才培养需求、导师队伍配备等维度细化工作方案,积极营造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良好氛围,打造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
外国语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就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深入研究。站在“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高度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把握核心要义,围绕“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立足“互联网+”及“专业特色+”开展教师思政实践探索,获得丰硕成果。课题《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立项,夯实新工科教师思政建设基础,并为建设具有创新价值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指出明确方向。
统计与数学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团队育人实践。大学数学教研中心教师团队11年来坚持义务为学生答疑,先进事迹获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并先后荣获学校首届“公道美品德行奖”“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称号,获评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指数经济创新团队坚持“党建-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团队自2017年以来,先后带领300余名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实践调研和社会服务,调研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团队育人模式获学校首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多项成果入选“读懂中国”案例。
法学院将师德传统融入教育活动,举办“光荣从教30年”教师庆典,表彰37位执教满30年的教师。倡导全院老师坚守教育初心,切实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光荣从教30年教师代表、校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师德典型黎江虹教授发表感言,表示“教师是点燃学生仰望星空,奔赴大海激情的使者,是学生独立人格塑造的引领者。中南法学的成长史是老中青三代学人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作为中南法学共同体的一员,理应为集体荣誉而战,捍卫荣光”。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以导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学生学业、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理论实务要求、国家建设需要,通过导师寄语、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系列公益视频等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贴心人”。
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助力社会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将师德建设延伸到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响应支援西部计划。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徐双敏教授主动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开展支教活动。徐双敏教授的援疆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在她的带动感召下,学院多位教师积极参与援疆、援青,深化校校战略合作,落实各项帮扶举措。苏忠林教授、田进副教授、刘婧副教授分别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财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援助西部高校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高度的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援建工作中,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中南大人的无悔篇章。
文澜学院推动师德教育、党建调研、产学研建设相融合,赴学校定点扶贫地区盐津县开展“百年百项党建课题”调研活动。老师们在深入了解了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实际困难后,更深刻体会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后扶贫时代”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回校后,教师们组建学术团队,借助学科建设平台,以专业视角帮助解决盐津县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盐津县经济进一步发展贡献文澜智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文澜力量。
审核人:黄娟
编辑:吴世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