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澳门开门奖历史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省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成立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3-01-11 字体:

   

 

    新闻网讯  2013年1月10日上午,“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由我校联合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三所高校,同时与省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民政府法制办、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省残疾人联合会等多家协同单位共同建设,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是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服务湖北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有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金山,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赵泽刚,我校校长吴汉东教授,副校长刘可风教授,副校长杨灿明教授以及各共建高校和协同单位的领导。签约仪式由我校校长助理姚莉教授主持,科研部部长向书坚教授及相关学院、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吴汉东校长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向关心和支持“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和建设的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共建高校及协同单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省教育厅的支持和关心是协同创新中心最重要的领导力量,各协同单位与我校长期的战略合作是协同创新中心重要的支持力量,四所高校学术资源的整合是中心协同创新运作的推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将带动湖北省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将带动湖北省经济的发展。他建议,努力践行四方协同创新协议,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赢”;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实现能源、资料、信息的自由流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徐金山副厅长代表省教育厅向协同创新中心的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和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他强调,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主要应该体现在: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就是要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要用解决社会重大需求的贡献能力来评价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工作的重点,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位置,突破高校内部及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深化改革,是协同创新的本质要求,要冲破陈旧的体制服务,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改革才是出路,管理改革推动协同创新。他提出,改革的重点至少是三件事:一是评价制度;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在校内要打破学科、院系、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的流动,在校外要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三是改革创新方式。他表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能不能成功,一要看,是不是能体现先进性,所选择的研究项目,必须是国内、省内、区域和行业的重大需求;二要看,能不能体现创新性,通过改革,在中心更完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组织模式,营造高优差异,努力协同,联合攻关的研究氛围,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三要看,能不能体现系统性,2011计划是一个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计划,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计划,既有横向的协同,又有纵向的协同,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协同,所以协同是中心的重点关键,是要看成果,要看成果是不是国家急需的,是不是具有一流水平的。

 

    签约仪式上,吴汉东代表我校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在共建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议上签字。杨灿明副校长代表我校分别与上述各协同单位签约。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而喜庆的历史时刻。

 

 

 

 

    最后,“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赵曼教授致答谢词。她表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省教育厅、科技处的鼎力支持、各共建高校和协作单位的精诚合作、学校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大力帮助、公管学院党政领导和同事同仁的共同奋斗的成果。她期待,今后协同创新体各方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树立协同创新理念,丰富协同创新的内涵,积累协同创新的经验,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她坚信,协同创新体的各方一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等不靠,竭尽全力共同把协同创新的事业做好。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和省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促进学校成长一批优势学科,形成一批优秀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进而引领和支撑我们学校的特色发展。(公管学院)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